海外房產 VS 本地房市 2025 投資該押哪邊?一邊是房價高漲、稅制日趨嚴格的台灣本地市場;一邊是租金報酬潛力強、低稅優勢明確的海外房產戰場。當資產布局走向全球化,房地產投資也不再只是「買在哪裡」,而是「怎麼布局才對」。
本篇帶你一次搞懂海內外房市在 回報率、稅制、持有制度、貸款政策 等面向的關鍵差異,協助你釐清投資策略、降低決策盲點。無論你是追求穩定收租的保守型投資者,還是尋求資本翻倍的積極型操盤者,都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。
國外房產與本地房市差在哪?先搞懂基本差異

在台灣房價節節高升、公設比偏高、稅負加重的壓力下,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。不過,投資海外房地產不只是「買在國外」,而是一場制度、稅制與市場機制的全面轉換。與本地房市相比,海外房產在購屋門檻、租金報酬、資本利得稅、持有制度甚至於貸款可行性上,都有明顯差異。以下將帶你全面理解國內外房市結構,從「什麼是海外房產」、「台灣房市的優勢與限制」,到「各國潛力市場比較」,為你的跨國資產配置打下正確基礎。
什麼是海外房產?為何台灣人越來越愛買?
所謂海外房產,簡單來說就是在台灣以外的國家買房子,不管是住家、公寓、辦公室,甚至一塊土地,只要是在國外,就是海外房產。
近年來,像是愛莉莎莎、Joeman 等百萬 YouTuber 都陸續分享他們在國外買房出租、賺被動收入的經驗,也讓更多台灣人開始好奇:「我是不是也能在國外買一間房,當長期資產?」
那為什麼會掀起這波海外置產熱潮?主要原因來自於台灣本地房市的四大結構性瓶頸:
1. 房價持續走高
根據內政部統計,截至 2023 年第 3 季,全台房價已連續上漲 5 季。儘管漲幅略有趨緩,整體價格仍呈現上升趨勢,讓首購族與投資人都感到「買不下手」。
2. 公設比偏高,實坪縮水
台灣住宅普遍存在公設比過高的問題。以 50 坪物件、35% 公設比為例,實際可使用空間僅有 32.5 坪,其餘面積為住戶須共同負擔的公共設施,讓不少人感嘆「花大錢買空間,卻得不到實用坪數」。
3. 稅負成本節節上升
政府為調控房市,近年陸續上路房地合一稅、奢侈稅、囤房稅等措施,讓房產投資人面臨更高的稅務壓力,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,削弱市場投資意願。
4. 報酬率遞減
隨著房價高漲與稅制壓力雙重夾擊,台灣房地產的投資報酬率已不如以往。過去「保值穩賺」的印象逐漸被取代,投資人開始尋求更具潛力的新市場。
本地房市的優勢與限制:穩定?還是被限縮?
台灣房市近年在政策調控與市場變動下出現明顯轉向,讓不少消費者與投資者陷入觀望。這張表格從四大關鍵層面——政策制度、市場需求、區域表現與長期展望——深入對照目前的優勢與限制,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,幫助你迅速掌握房市的全貌。
台灣房市優勢與限制
層面 | 優勢描述 | 限制描述 |
政策制度 | 政府推行實價登錄2.0,交易資訊更透明;房地合一稅、平均地權條例等改革,提升市場公平性與稅制合理性。 | 限貸令壓縮購屋彈性,尤其對第二戶、法人與預售購屋者,貸款成數下修、寬限期取消,資金運用受限。 |
市場需求 | 超過七成為自住需求,購屋動機以實際居住與換屋為主,較不受短期市場情緒影響。 | 投資型買盤受限,導致市場成交量下滑,六都移轉棟數年減超過一成,買氣明顯降溫。 |
區域表現 | 核心蛋黃區(如北市精華區、科學園區周邊)具抗跌力,仍受青睞;高端商辦亦有外資進場看好。 | 蛋白區或高總價非核心物件較易受政策與利率影響,價格調整壓力較大,部分新案去化緩慢。 |
長期展望 | 政策目標逐步轉向「居住正義」與市場健康發展,有助建立長期穩定、非炒作導向的房市機制。 | 若囤房稅與資本利得稅等尚未全面到位,仍可能造成部分族群藉低持有成本囤屋,影響市場健全化效果。 |
海外房產投資的潛力市場有哪些?
- 阿聯酋:杜拜、阿布達比
杜拜擁有高流動性與活絡的租賃市場,吸引尋求高報酬與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。外資友善、免稅制度,是中東首選資產配置地。
- 日本:東京、大阪、熊本
日圓貶值下,日本房市成為入手門檻低的熱門標的。東京、大阪租賃穩定、經濟成熟,熊本則因台積電進駐成為潛力新星。
- 泰國:曼谷、普吉島、芭達雅
房價親民、出租報酬高,加上完善的包租代管服務,讓泰國成為自住+投資兩相宜的熱門選擇。曼谷商業機能強,普吉與芭達雅則主打旅遊度假宅。
- 越南:胡志明市
經濟快速成長,外資湧入,基礎建設升級中。胡志明市成為東南亞新興熱點,房價增值與租金收益雙強並進。
- 馬來西亞:新山、公主灣、檳城
靠近新加坡、房價實惠,吸引不少投資人提前卡位。公主灣高端住宅項目具潛力,適合長期收租與資本增值並重策略。
- 美國:休士頓、奧斯汀、達拉斯
德州三大城因低稅、企業進駐、人口成長推動房市成長。特別是奧斯汀,科技業強勁,租金與房價同步上漲。
- 加拿大:溫哥華、多倫多
生活品質高、移民與留學需求旺盛,房市長期走升。租賃市場活絡,是適合穩健投資的經典熱區。
- 澳洲:布里斯本、墨爾本
布里斯本房價尚具親和力,發展潛力強;墨爾本則為教育與文化重鎮,穩定租客來源+良好生活機能兼具。
海外房產投資優缺點總整理|讓你不再霧煞煞

跨境投資房地產,對許多人來說既具吸引力又令人卻步。為什麼?因為它同時混合了獎勵與風險:高回報可能伴隨匯率波動、政策限制與管理難題。本篇將帶你直擊海外房地產的真實面貌,幫你做出更穩健的投資決策。
回報率高?波動也大?揭開海外房產的真相
海外置產的優勢之一,是潛在租金報酬高且資本利得可觀,尤其在東南亞或杜拜等地區。透過多國配置,亦有助於分散本地市場風險,增加資產穩健性。
但挑戰也不容忽視:文化差異、語言隔閡、法規架構不熟悉都可能導致交易與管理上的障礙。此外,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收益,若你未做好對應計畫,實際回報可能大打折扣。整體而言,海外房產的報酬潛力吸引人,但投資波動與管理成本亦需謹慎評估。
稅制怎麼算?各國海外投資課稅規則比一比
買海外房產不只要看價格與報酬率,稅制規則更是關鍵變數。不同國家在購屋、轉售與持有階段的稅負差異極大,若事前沒有規劃清楚,輕則吃掉收益,重則壓縮整體投資回本期。以下整理八個熱門海外置產國家的主要課稅項目:
- 阿聯酋:產權轉移費、產權註冊費
無所得稅、資本利得稅、持有稅,是稅負最輕的投資天堂之一。
- 日本:登錄免許稅、不動產取得稅、印紙稅(類似印花稅)
稅制清楚,但整體費用偏中高,適合長期規劃。
- 泰國:過戶費、印花稅特種商業稅(轉售適用)
適合中長期持有,短期轉手可能稅負較重。
- 越南:資本利得稅、印花稅、租金稅、土地使用稅
新興市場,潛力高但稅項複雜,建議專業協助。
- 馬來西亞:多項印花稅(產權轉讓、買賣合約、貸款協議等)
費用透明、流程標準,屬於中低稅負市場。
- 美國:印花稅、交易稅、過戶費、產權登記費
各州制度不同,需個別了解在地稅率。
- 加拿大:物業轉讓稅、房屋地價稅、消費稅(新屋/預售屋)
稅負偏高,部分地區對外國買家另有加徵稅。
- 澳洲:FIRB 外資審查費、印花稅、外國人額外印花稅、土地稅與附加稅
管制明確,建議先取得購屋資格再進場投資。
國外房產是否可貸款?資金門檻與風險須知
相較於在地居民,外國人在多數國家申請房貸通常會面臨更多限制與門檻。雖然「外國人可貸款購屋」已逐漸普及,但實際操作上,審核條件、貸款成數與利率往往更加嚴格。
例如,日本與越南幾乎不提供房貸給外國人,即使可購屋;而泰國、馬來西亞雖有貸款機會,但條件較為嚴苛。反之,像杜拜、美國、澳洲等國家則已建立相對成熟的非居民貸款制度,只要具備財力證明與一定信用紀錄,仍有機會取得房貸,進場門檻也相對靈活。
以杜拜置產為例,非居民(外國投資者)可向多家當地銀行如 Emirates NBD、Mashreq、HSBC 等申請房貸。貸款成數約為50–80%,依申請人收入、財力證明與房產條件而異,貸款年限最長可達25年。這對想以較低資本門檻布局海外市場的投資人而言,是一大優勢。但在規劃海外貸款時,請特別留意以下三點:
- 外幣貸款涉及匯率風險
若你的收入與貸款幣別不同,將承受匯率波動的雙重壓力。升息或匯差可能讓你的實際還款成本大幅浮動。
- 當地銀行審核條件更嚴格
多數國家會要求外國人提供完整財力與收入證明,且常需自備更高比例首付款。像在泰國,沒有工作簽證或長期居留身分,幾乎無法申貸。
- 外國人貸款利率通常高於本國居民
即使能成功申請,銀行對外國人貸款利率普遍較高,以反映其認定的「非在地風險」。若未妥善規劃,可能影響整體投報率與資金壓力。
本地房市 2025 年走向|買還是觀望?

2025 年的台灣房市,站在十字路口。一方面房價持續高檔、政策調控不斷,另一方面,自住與投資需求仍存在剛性支撐。買房真的還能上車?還是應該先觀望?在不確定的市場氛圍中,理解房價結構、政策變動與未來趨勢,是做出正確判斷的第一步。
台灣房價還會漲嗎?自住與投資角度的考量
台灣房價持續高漲,從大台北一路蔓延到中、南部主要城市。對年輕族群與中低收入家庭而言,買房幾乎成為一場遙不可及的夢。即便政府陸續推出限貸、囤房稅等政策,市場價格依然居高不下。那麼,台灣房價為什麼「打不下來」?我們從三大核心結構性因素切入,深入分析背後成因,也幫助你釐清自住與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未來房市走勢。
- 土地有限,人口集中|供需失衡是結構問題
台灣地狹人稠,住宅用地取得不易,尤其在台北、新北等人口密集地區更是嚴重。隨著都市化加速、人口往城市集中,導致供不應求的長期結構性問題。房屋開發速度遠遠趕不上需求成長,自然推升價格,成為房價難以回落的第一道主因。
- 資金湧入,買盤不減|投資需求撐高市場熱度
除了剛性自住需求,台灣房市長期受到投資型買盤支撐。在低利率、通膨升溫的大環境下,房地產被視為抗通膨、保值的工具。許多資金轉向不動產尋求穩定報酬,進一步推升房價與市場熱度,形成資金與價格的正向循環。
- 預售市場持續火熱|政策滯後效果有限
近年預售屋成為購屋與投資主力,因為相較於成屋,預售屋擁有較低的付款壓力與更大的操作彈性。此外,政府對預售市場的限制政策時常落後於市場實況,導致即使有「限貸令」、「禁換約」等政策上路,仍難抑制價格上漲,預售價格甚至領漲整體市場。
政府政策如何影響本地房市?平均地權條例要小心
近年來,政府為壓抑高漲房價,陸續推出限貸令、實價登錄、房屋稅調整與平均地權條例等政策,試圖導正市場。然而,這些政策雖有其立意,但執行效果與市場預期落差甚大。以限貸令為例,雖然對成屋市場有一定壓制效果,但對預售市場的影響有限,因為預售屋具備交屋期長、資金壓力小的特性,讓投資人得以在政策生效前完成操作,形同繞過限制。另一項備受矚目的新青安貸款政策,原本是為了協助年輕人降低購屋門檻,卻因申貸流程延誤,導致部分購屋者遭遇高達每月12萬元的滯納金壓力,甚至引發民怨。此外,台灣房市政策由多個部會主導,財政部、央行與內政部各自為政,缺乏整合協調機制,使政策方向混亂、效果打折。這樣的制度斷層不僅無法有效解決房價問題,反而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,讓自住者與投資人都陷入觀望。整體而言,政策若無法精準對症下藥、整合執行,只會讓市場失去信心,買賣雙方更難做出正確判斷。
35大囍聚觀察:2025 本地房市三大趨勢
面對2025年房市該不該出手?以下是我們整理出來最值得注意的三個重點,幫助你釐清方向,不再迷惘:
- 太會跌,但漲也漲不動了
熱門地段(像市中心、捷運旁、學區附近)因為需求穩定,價格還是撐得住;但蛋白區或總價太高的新建案,買氣就明顯降溫,價格容易被殺。也就是說,房市進入「區域分化、價格盤整」階段。
- 大家都在觀望
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貸款、囤房稅、平均地權條例等政策,對市場有影響,但還看不出明顯成效。再加上物價漲、經濟不確定,買方出手更謹慎,市場氣氛保守偏觀望。
- 住需求的人還是會買,投資型買盤轉向海外
剛需族(像是結婚、換屋、孩子上學)該買還是得買,這部分支撐住市場底氣。但想投資的人,因為報酬變低、政策變多,不少人開始把資金轉去海外找機會,像杜拜、日本、東南亞這些地方就越來越熱門。
選擇國內 or 海外?從你的投資目標開始思考

面對房地產投資,你該把資金放在熟悉的國內市場,還是轉向潛力十足的海外市場?關鍵不在地點,而在於你的投資目標是什麼。每位投資人所追求的回報形式、風險承受度與資產結構都不同,從「你想要什麼」出發,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想穩定收租?選擇國內可能更實際
如果你的目標是穩定現金流與長期出租收入,國內房地產依然是多數人心中的安全牌。租金收益透明、管理相對簡單,且不必面對語言、時差、匯率等海外變數。加上熟悉的法規與交易流程,更適合重視風險控管、希望「看的到、管的到」的投資人。尤其若已有房產管理經驗,更能在地經營、穩定收租。
想資產配置+低稅負?海外房產可能更適合
若你想透過房地產達成全球資產配置、分散風險或節稅優化,海外市場會是更具彈性的選擇。像是杜拜、越南、馬來西亞等地,不僅房價相對低廉,稅制也較友善(如零遺產稅、資本利得稅低等),適合追求長期增值與資產跨國布局的投資人。加上部分國家可透過房產取得移民簽證或海外帳戶資產配置,對高資產族群而言更具吸引力。
35大囍聚提醒:選擇前先做這 3 件事,降低風險
不論你選擇國內或海外投資,都建議先進行以下3步驟,有效控管風險、提高投資勝率:
- 盤點財務體質:先確認自身資金運用彈性、現金流狀況與槓桿能力,避免因一筆海外投資影響整體資金調度。
- 釐清投資目標:你要的是收租?增值?移民?退休?目標不同,投資地區與物件選擇也完全不同。
- 諮詢專業顧問:特別是海外投資,更需要專業團隊協助評估稅制、法規、匯率與風險,避免誤踩紅線。
你適合海外房產嗎?快速檢測你是什麼型的投資人

面對多變的房市環境與全球化資金流動,「我適合投資海外房地產嗎?」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問號。不同的投資風格與財務目標,將決定你適合的市場類型與資產配置方向。以下從兩個面向幫你快速盤點,找出最適合你的投資策略。
保守型 VS 積極型,投資策略完全不同
你的風險承受度,會直接影響你適合投資的地區與標的類型。
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人,傾向於低波動、穩定收益,建議可考慮台灣本地的住宅、公寓或商辦型不動產,搭配固定租金收入與穩健增值節奏,資金使用彈性也高。
反之,若你是積極型投資人,希望爭取更高的資本利得與成長潛力,則可以把目光放在高報酬、新興區域的海外房市,如越南、泰國、杜拜等地。這類市場的波動雖大,但若選對區域與時機,回報潛力驚人,適合追求資產翻倍與全球布局的投資者。
看租金還是看增值?找出你在意的指標
投資房地產前,你最該問自己的一件事是:「你期待的回報,是現金流,還是未來的資本利得?」
如果你重視每月穩定現金流,租金報酬率就會是你的主要關注指標。這時應選擇租賃需求穩定、包租服務成熟的區域,如泰國芭達雅、杜拜、曼谷或美國特定核心城市,能幫助你穩定創造現金收入。
但若你著眼於資產中長期增值,則更應聚焦在城市發展潛力、人口紅利與基礎建設題材。像越南胡志明、曼徹斯特或阿布達比等地,皆因政策與經濟成長帶動房價長線向上,適合長期持有與佈局未來的投資人。
海外房產或本地置產,該怎麼選? 35大囍聚帶你走對方向!

當台灣房價居高不下、稅制緊縮、利潤空間壓縮,不少人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。不過,究竟該選擇本地穩健布局,還是放眼全球,把握新興市場成長紅利?其實沒有絕對標準,關鍵在於你的資金規劃、風險承受度與資產配置目標。
對於想穩定收租、掌控風險的保守型投資人,本地置產仍具吸引力;但若你追求資產增值、全球資金配置,甚至想善用低稅負環境,那麼海外房產就是更具潛力的選項。
作為台灣第一個跨足多國市場的專業團隊,35大囍聚提供全方位「海外置產一條龍服務」,讓您從考察到成交、出租、甚至稅務規劃都能無縫接軌:二手交易、租代管、行開戶、款薪轉、單套利、密貨幣支付。
我們已陪同數百位客戶成功布局阿聯酋房地產,協助每位投資人找到最合適的入場策略與物件,實現真正的資產全球化配置。並且每月定期舉辦「房產說明會」,邀請海內外建商與專家親臨分享,無論你是剛開始接觸海外房產,或正準備跨出第一步,誠摯邀請你來現場深入了解,找到最適合你的資產佈局方案!
延伸閱讀 :